“‘飛揚’火炬外殼、主會場的氫燃料都是我們中國石化制造的。我能代表中國石化參加北京冬奧會的圣火傳遞,感到非常榮幸和自豪?!笔秃突ば袠I勘察設計大師、集團公司高級專家、中國石化工程建設有限公司(SEI)聚烯烴工藝技術帶頭人蘇洪說。
2月3日,正月初三。張北縣德勝村,陽光明媚,白雪皚皚,家家戶戶張燈結彩,處處洋溢著虎年春節的喜慶。
零下20 攝氏度的氣溫擋不住大家期盼冬奧的熱情。作為冬奧會的火炬手,蘇洪身著奧運五環運動服在德勝村集合點,也激動地翹首以盼。周圍的鄉親們身穿艷麗的服裝,揮舞著國旗和奧運五環旗,掌聲、歡呼聲不時傳來。
蘇洪是張北縣德勝村的第21棒、張家口第88棒、全國第972棒火炬手。
12時30分許,冬奧火炬從陽原縣泥河灣傳遞到張北縣德勝村。包括蘇洪在內的54名火炬手在此參與接力,接力線路3.3公里。
雖然“飛揚”重量不足兩斤,但蘇洪高舉燃燒的奧運圣火,卻感覺重如千鈞。他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邁著堅定的步伐,圓滿完成火炬傳遞任務。跑步距離僅有百余米,但在傳遞火炬過程中的內心澎湃,久久不能平靜。
“冬奧火炬外殼采用的我們中國石化研發的碳纖維復合材料,燃料也是我們生產的氫氣,燃燒后零碳排放,特別環保。還有咱們崇禮西灣子加氫站也是我們設計的……”完成傳遞任務后,蘇洪興奮地向身邊的鄉親們介紹。
作為北京冬奧會官方油氣合作伙伴,中國石化積極響應奧運火炬綠色環保的發展趨勢和科技奧運的發展方向,不僅為冬奧會籌備和賽事運行提供清潔能源和優質服務,生產的氫氣點燃鳥巢上空的主火炬,而且與火炬設計團隊和燃燒系統研制單位聯合攻關,圓滿完成了1200支冬奧火炬生產任務。
“參加冬奧會生活傳遞最大的收獲就是激勵,手持冬奧會火炬,我感到的不僅是榮譽,還有責任?!被叵肫甬斕斓膫鬟f情景,蘇洪依舊難掩自己的激動之情。
北京冬奧火炬手大部分是扎根生產和工作一線、有突出貢獻的“普通人”。他們既有全國各級先進模范代表,也有科、教、文、衛等領域優秀代表和知名人士,大多在本系統、本領域取得過杰出成績或做出過突出貢獻,具有相當廣泛的代表性和先進性。
38年來,蘇洪與團隊設計的一套又一套聚丙烯裝置拔地而起,見證了中國石化自有聚丙烯技術從無到有、不斷發展的過程,為聚丙烯技術國產化和我國聚烯烴工程設計技術水平不斷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先后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數十項,2005年獲得“全國勞模模范”稱號。
北京冬奧會的圓滿成功,兌現了中國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為各國冰雪健兒提供了超越自我的舞臺,也為疫情困擾下的世界注入了信心和力量。蘇洪表示,作為冬奧會的火炬手,一定將中國隊運動員展現的“心懷夢想、奮斗不已”的精神融入到今后工作中,激勵著聚烯烴工藝團隊勇毅前行,接續奮斗,為加快SEI建設世界領先技術先導型石油化工工程公司作出新貢獻。